2014-04-05_15-29-19_580.jpg 

 

2014-04-05_14-57-45_756.jpg   兩面清代碑刻

趁著清明節假期,我和高中同學走訪了一次位於中壢與平鎮交界的褒忠祠。炎熱的太陽曬得我們發暈,大馬路旁顯眼的朱紅山門引領著我們,三個女生撐著傘走進離中壢市區有段距離的小巷,想著「終於到了!」映入眼簾的是大片的籃球場和寬闊的廟宇。因為生理期不舒服的我被兩個同學攙扶著跨進門檻。儘管是清明節,但是褒忠祠裡的人不如我預想中的多,裡面除了兩三個遊客之外,最多的就是志工了。尋找傳說中清代遺留的碑刻並不困難,迎面而來的志工熱心地告訴我們這裡所有碑刻的位置,想是來此做作業學生不少,早就習以為常,於是我就拿起準備好的相機開始記錄。


  • 碑刻基本資料


2014-04-05_14-57-56_820.jpg

2014-04-05 蔡玫芳 攝

天井左壁碑刻(甲)


重修廣興庄褒忠亭碑記(甲)

年代:咸豐十年八月(西元1860年)

地址:桃園縣平鎮市義民里復旦路二段23巷8號 褒忠祠

位置:天井左壁

材質:砂岩

尺寸:縱112公分,橫45公分[1]

形式:原碑無題,額刻「褒忠亭」三字

去年因廟宇重新整修而重新刻製,置於右方以供對照。從外框線可看出其將「褒忠亭」三字也視為碑刻內容,合為一體。原版碑刻雖勉強可以用肉眼辨認字跡,但已嚴重風化。外圍石製的邊框應是上次修建時加上去的,與另外一塊碑刻形制相同。





2014-04-05_14-54-21_437.jpg 2014-04-05_14-54-32_417.jpg 

2014-04-05 蔡玫芳 攝

天井右壁碑刻(乙)




重修廣興庄褒忠亭碑記(乙)

年代:咸豐十年八月(西元1860年)

地址:桃園縣平鎮市義民里復旦路二段23巷8號 褒忠祠

位置:天井右壁(與前碑對稱於建築兩側)

材質:砂岩

尺寸:縱91公分,橫47公分

形式:原碑無題,額刻「褒忠亭」三字,去年重新用金漆描清碑文,損壞狀況較(甲)碑輕微。也可明顯看出刻材質與旁邊的大理石牆明顯不同。

2014-04-05_14-56-46_170.jpg

2014-04-05 蔡玫芳 攝

天井右壁碑刻(乙)左側


重建廣興庄褒忠祠記

年代:民國四十年七月(西元1951年)

地址:桃園縣平鎮市義民里復旦路二段23巷8號 褒忠祠

位置:廟前圍牆壁

材質:大理石

形式:四石合刻

尺寸:縱137公分 橫89公分。以上為《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》的紀錄,實際到廟前的圍牆,可以看到整排圍牆(大約十幾二十公尺長)上面以「村」、「里」為單位,將重修時的捐贈名單刻在上面,共有29個村、里,以及其他捐贈名單。[2]厲害的是我高中同學在上面找到他爺爺的名字,回去問過他爺爺得知,當時褒忠祠為了募款,挨家挨戶去詢問是否捐助,因而確實有捐款給褒忠祠,可見當時褒忠祠強大的動員能力。


民國九十九年,又再度成立修建委員會重新修建褒忠祠,並於去年(2013年)完成,在廟宇內可看到用黃紙印製而成的「桃園褒忠祠修建沿革」、「修建委員」、「捐贈者名單」。上面說明過去及這次修建的經過及贊助者,並將在未來以此為底稿刻成碑文保留。





重修廣興庄褒忠亭碑記(甲)碑文解讀

2.jpg 《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》 碑刻(甲)拓片


義民亭之名,胡為乎來哉?源自乾隆五拾六年間,我鄉民急公向義、尊奉憲 諭,星夜爭先、赴救府縣;各竭忠勇,務除寇亂以安官全民而已。果爾,馬到功成!蒙 上憲保奏 朝廷,親自御筆「褒忠」,分別獎賞慰勞義民、所有沒于王事者。時在鳳南既立亭祀,而淡北缺焉,將何以崇 聖典而妥義靈耶?茲廣興庄前總理宋廷龍首昌義舉,就地築亭一座,酧民功以奉禋祀。奈年煙物敝,規略模粗,非所以隆壯觀而振雄風也。此咸豐柒年總理宋寶雲復倡義重修,增其式廓後堂,原舊前堂更新,敝者葺之,略者詳之。竹苞松茂,儘制度之得宜。然千金之裘非一狐所能,黃河之水非寸膠所能澄。但念獨力難持,重擎易舉;幸賴諸君子激發義心,或捐祖宗之餘息,或出自己之充囊,樂助以共襄厥事。在義靈陰庇,當必有以報之,受福無疆矣!爰為序。

心鑑羅銓衡拜撰。

咸豐十年歲次庚申仲秋月穀旦立



重修廣興庄褒忠亭碑記(乙) 碑文解讀

3.jpg 《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》 碑刻(乙)拓片


業主:郭歷山題銀四大元、林吉宸題銀弍拾四元。監生宋國椿題銀弍拾四元。

宋寶雲題銀參佰大元,宋德旺題銀壹拾捌元、宋振象題銀壹拾捌元。宋江英題銀柒元、宋海英題銀柒元、謝建華題銀柒元,沈維河題銀六元、邱德俊題銀六元,宋酉生題銀伍元。廣盛號題銀弍拾四元,褒忠會題銀弍拾大元,李金蓮題銀拾元。日課李永華題銀弍元。梁娘送題銀拾元、李必達題銀拾元,宋富麟題銀捌元、宋乾泰題銀捌元,彭阿載題銀柒元,邱阿酉題銀六元,宋德源題銀六元伍角。宋淮英題銀四元、宋德順題銀四元,池元傳題銀四元伍角,黃觀玉題銀四元、源勝會題銀四元。楊甘心題銀柒元,邱阿長題銀六元、宋德亮題銀伍元、宋揚魁題銀伍元。

黃永忠、黃觀德、傅天佑、李書華、羅恒礼、宋振壬、彭維榮、黃觀忠、沈招秀、宋如蘭、宋意中、宋恒利、宋德馨、黃石來、陳德福、陳阿珠、吳宏安、謝秀桂、許阿坤、宋德和、曾阿辛、大庄上、崗仔上、卓霖秀,以上俱係喜助神棹、神炉、屏花故事。宋義賢題銀弍拾元。



  • 地方家族的興起與地方控制


       附圖為台灣堡圖與現今地圖比對的結果,平鎮褒忠祠位於「中壢老街」西南方兩公里左右的距離,屬於台灣堡圖標示的「宋屋庄」內,緊鄰前往中壢老街的交通要道。

要討論這兩個碑刻,首先我要要先釐清的是「重修廣興庄褒忠亭碑記(甲)」(以下簡稱甲碑)所稱之「褒忠亭」其所建立的時間。此甲碑開頭先解釋了「褒忠亭」一詞的來源,因而提到「乾隆五拾六年間」,「我鄉民」作的一些受到乾隆皇帝讚揚的「義舉」。但是當時「鳳南」地區有建立廟宇「淡北」地區卻沒有,因而「茲廣興庄前總理宋廷龍首昌義舉,就地築亭一座」,從此出現了「褒忠亭」。因而認為褒忠亭建立的時間在「乾隆五拾六年間」。[3]

我們知道,林爽文事件評定以後,乾隆五十三年,乾隆對幫助官方平亂的「義民」進行一系列的「褒獎」,其中包括將諸羅縣改名嘉義縣,廣東義民獲頒『褒忠』;泉州義民獲頒『旌義』之匾額。[4]由此可知「御筆褒忠」四字,必定於乾隆五十三年後才會出現。但是由此看來碑刻(甲)的書寫就有些奇怪。「我鄉民急公好義」的時間應該在乾隆五十三年以前,而非「五十六年間」。這說明撰寫此碑文的作者羅銓衡對於林爽文事件的平定,在時間感上可能與《欽定平定臺灣紀略》的作者乾隆皇帝不同。雖然也可能是說褒忠亭建立的時間較晚,要到乾隆五十六年才建立,只是書寫者在用字上(有意或無意)混淆「平定林爽文事件」與「建立褒忠亭」的時間,將褒忠亭的建立明確的與「御筆褒忠」一事串聯。

  另一方面,同治年間修纂而成的《淡水廳志》並沒有將在乾隆五十六年興建,咸豐七年重修的廣興庄褒忠祠納入「祠廟」之中,反而是竹北二堡枋寮莊的「義民亭」被收入。[5]兩者之間的關係值得討論。根據民國四十年七月「重建廣興庄褒忠祠碑記」所述,將廣興庄褒忠祠溯源至枋寮莊褒忠祠,兩者之間似乎出現「分香」關係。一些論文可能也引用此材料討論平鎮褒忠祠的義民信仰[6]。然而較可信的是另一種說法,認為廣興庄褒忠祠與枋寮莊褒忠祠兩者之間並無分相關系,其中包含老師在《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「客家」社會(1680-1790)》一書中所述,認為碑刻中之「鳳南」為高雄縣鳳山南部而非鳳山溪南部,及廣褒忠祠建立時,枋寮莊褒忠祠的祭祀組織尚未完善。[7]林柔辰也提出枋寮義民爺的牌位與平鎮褒忠祠的牌位有極大差異,可見兩個寺廟間可能並無「分香關係」。


  既然廣興庄之褒忠祠與枋寮莊褒忠祠之間的興建時間相差不遠,且兩者間無分香關係,為何唯有枋寮莊褒忠祠被納入方志的「祠廟」之中?目前難以解答,只能說根據《新竹縣志初稿》的紀錄,枋寮莊的褒忠廟不但有「巡撫徐宗幹賞給『同心報國』匾額、巡撫劉銘傳賞給『赴義捐軀』匾額」,更有「祠田三十六町五反六畝二十四步,年徵穀一千三百四十八石」。而這兩項皆為廣興庄褒忠祠保留的相關文獻中所無。

總而言之,廣興庄褒忠亭最初的興建原因,可能確實與林爽文事件有關,但是最初建立者的心態已不可考,可能是宋氏家族的祖先借林爽文事件試圖改變「粵人」在社會中的身分地位;可能是地方人民對官方「忠心」的展現,但是這些猜測需要更多史料加以應證。

重新回到「重修廣興庄褒忠亭碑記」本身,許多學者已經對宋氏家族做相關的討論。首先是從捐款金額的比例來看,羅列師先生、李文良老師皆從宋氏捐贈者的金額比例,認為宋氏家族是當地勢力極大的家族。陳雪娟更進一步對照日治時期的《土地申告書》表示,咸豐年間褒忠祠的修建與「宋家地位的提升及閩籍郭家大租勢力的衰弱密切相關。」[8]而我好奇的是宋家興起的依靠是什麼?其中關鍵在於碑刻(甲)(乙)中,一些稱號本身所代表的意義,包含「總理」、「監生」、「業主」、「日課」本身的意涵及相互之間的關係。

  總理一職,是地方鄉庄組織的管理人員,牽涉到清代台灣的治理情況,如果們一般所知,一直到日治時期,政府才完成地方上精確的控制。清領時期的台灣大部分依靠地方豪強、家族形成地域性的控制,因此政府將地方上的領導人納入行政體系中,是顯而易見的。根據戴炎輝先生整理淡新檔案得到之結果,認為總理的職務包含兩個面向,其一是「自治的職務」:維持庄民的秩序及興修公共設施;其二為「官治的職務」:告籲的公告、維持保甲組織、確認戶口稅收、協助處理民事刑事案件等。[9]負責事務極為廣泛。值得注意的是總理經常是地方廟宇興建的推動者。從這兩篇碑文中也可以看到這個現象,碑刻(甲)中明顯看到推動褒忠亭、重修褒忠祠的人分別為「前總理宋廷龍」及「總理宋寶雲」,每一次的廟宇興建都牽涉到總理一職對地方的掌控程度,尤其是以募款方式而言,雖說是「諸君子激發義心」捐贈的,其中必定帶有特殊權力關係在內。由於總理的半官方性質,而這些可能是宋氏家族所依仗的部分。很有可能,宋氏家族因為某種原因,藉由褒忠亭的重修,鞏固既有的、地方上的權力。就如同民國時候我同學爺爺遇到的重建廟宇的募款,藉由家家戶戶的募款、將捐贈者的名單公告、刻成碑文保留,藉以顯示信眾的多寡及廟宇的勢力。儘管咸豐年間廣興庄褒忠祠修建的原因可能不同於民國時期,然而廟宇作為地方公共設施的面相仍保留下來,而其中的權力關係也藉由這種特殊時刻展現在我們面前。


4.JPG 

2014-04-05_15-20-05_603.jpg

[1] 何培夫(主編),《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》(臺北: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,

1992-1998)。

[2] 舊明里、新街里、北勢村、五權里、三民里、宋屋村、中壢里、中興里、興國里、洽溪里、石頭里、興南里、平鎮二村、中榮里、新明里、新興里、普義里、普仁里、中建里、仁美里、後寮里、青埔里、尚榮里、高山里、□尾里、平鎮村、芝邑里、內壢里、內定里、(附……各種材料物品石柱捐贈名單)

[3] 褒忠祠相關網站:

  • 客家委員會,台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,重修廣興庄褒忠亭碑記
  • 桃園縣褒忠祠 義民廟 FB
  • 李淳禾、簡顯光,(2012)。〈從家族與族群探討平鎮客家信仰文化的形成與發展〉,《通識論叢》,卷14頁76。

http://archives.hakka.gov.tw/frontsite/archive/archiveInfoDetailAction.do;jsessionid=090A2629CF34CCD2B80C4514787872FA?method=doViewArchiveInfoDetail&caseId=SEExMDExMDAwMjE1&version=MQ==&assetsClassifyId=MS4y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min4932246?sk=info

皆指出褒忠亭建立的時間在「乾隆五十六年」。

[4] 〈御製詩〉,《欽定平定臺灣紀略》,

[5] 淡水廳志/卷六 志五 典禮志/祠廟

 義民亭,在竹北二堡枋寮莊。乾隆間,林逆亂後,林先坤等捐建,祀粵之陣亡義民。巡撫徐宗幹賞給「同心報國」扁額。

[6] 李淳禾、簡顯光,(2012)。〈從家族與族群探討平鎮客家信仰文化的形成與發展〉,《通識論叢》,卷14頁76。

 陳雪娟,〈中壢十三庄輪祀網絡之研究(1826~1945)〉,《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》,頁73-83。

[7] 李文良,《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「客家」社會(1680-1790)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11 年),

頁 283。

[8] 陳雪娟,〈中壢十三庄輪祀網絡之研究(1826~1945)〉,《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》,頁76。

[9] 戴炎輝,《清代臺灣之鄉治》(臺北:聯經,1979)頁,19-34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清代 乾隆 碑刻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蔡玫芳 的頭像
    蔡玫芳

    小日子

    蔡玫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